包装刀削面怎么做好吃?
作为一个山西人,刀削面的做法我太会了! 以前家里经常自己做,有客人来的时候显摆一下。现在大了,自己又在外边读书工作。就很少吃了。但之前积累的经验还是在的。
1.和面(重点):和普通的湿面团不一样,刀削面的面团需要更硬一点。所以和好的面不能像饺子皮一样软乎乎、黏唧唧的。和好的面应该是能托住盘子,扔进开水里也不会完全散开。很有弹性,用筷子夹起来一团面可以形成中空的锥形。这很重要哦~不然下锅煮的时候就会松散开来了。 和面时可以加点鸡蛋进去,使面更加劲道。
2.准备配料:切好的葱花、酱油、陈醋、辣椒油(可选)、芝麻(可选)等。喜欢口味重的还可以加点盐,我一般不加。 重点来了~用烫水把刀削面面饼放进去泡一泡(一定要用刚沸的水哈),大约两分钟左右,这个时候的面条软中带韧,吃起来最Q弹! 面饼拿出来之后过一遍凉水,这样不会黏糊糊的。捞出来控干水分备用。
3.烧水煮面:水开后下面条,再次沸腾时加点冷水,这样能让面条更加劲道。 在等待面条煮好的时间我们可以先调好佐料。
4.加酱料:将刚才准备好的配料均匀地浇到面上,拌开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刀削面啦^_^ 刀削面前身是山西省介休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刀削糕。后来传到太原,成为太原著名风味小吃之一。
刀削面,是中国传统面食之一。历史悠久,因为用刀削出的面条,厚薄均匀,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韧在制作时,将面团放在稍有凹陷的案板上,一手擎面,一手操刀,面向案板,一刀接一刀将面削入锅内。刀削面由此而得名。它同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武汉的热干面,并称为中最有代表性的四大面条美食,山西面食文化与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陕西的大一点的县城,一般都能吃到有山西人开的刀削面馆,而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的节奏,刀削面也开始了包装化,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包装刀削面的具体做法。
首先,我们找来家里做饭的案板,把刀削面的塑料包装袋剪开,取出里面的面团,因为刀削面的加工保存要求不高的,所以,这袋面团是裸放在塑料袋里的,所以取出面团时,最好带上一次性手套,以免手上有水进入到面团中,而导致面团发霉。
把取出来的面团放在案板上,面团的表面有点干,我们从水盆里,用勺子舀一勺水,把舀出来的水倒在面团上,给面团表面加湿一下,这样削面的时候,削出来的面条不断的。
然后我们找来家里削土豆丝的刮皮刀,把刮皮刀擦拭干净,这样削面的时候更卫生一些,把刮皮刀拿在手中,一手拿刀,一手托着面团。
把刮皮刀在面团上斜着切入面团,切入面团后把刮皮刀往下顺势一划,面团就被削掉一块,然后削出去的面块就掉入了煮面的沸水锅中,削一刀,刮皮刀顺势往前移一下,再削一刀,还是往前移一下,刀削面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一个的削入锅中。
下面条的锅一定要是大锅,因为要煮面条嘛,水要放足,然后把水烧开,再下面条,把削出来的面条下入锅中,同时下锅的还有大白菜、小白菜、菠菜等等绿叶菜,另外,如果喜欢吃猪大骨头的,还可以下上几块小牛排骨头,煮上几分钟。
煮上5分钟以后,锅里还不断地翻滚,把煮面的锅盖上,再煮上15分钟,这样大的火煮上15分钟以后,把锅盖打开,从锅中捞出一块面片,尝尝里面有没有硬心,如果没有硬心了,说明面条已经完全煮透了,这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再放入适量的食盐。
另外,在加入食盐的同时,还可以加入些酱油、陈醋,同时加入些味精,这样搅和均匀以后,煮上3分钟,就可以关火盛面了,用事先准备的大漏勺,把煮熟的刀削面从锅中捞入漏勺中,控干水分,盛入事先准备好的大面碗中,撒上些绿油油的香菜段,就可以盛给家人食用了。
削面的刀法是:
1、持刀姿势
先取一拳半大小的面坨坨,放在右手掌内,团成一团,置于平放在案板上的拳头之上,并用左手扶住刀把,然后握住弓背的刀杆,刀面朝下,使刀身略倾斜朝右,刀跟距面坨坨约三公分左右,大拇指食指握刀头,虎口对着刀杆,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刀杆,小拇指翘起顶住案板为支点,其余四指用力向里压,刀杆绕小拇指支点翘起,此时刀跟高于刀头,使刀面略倾斜朝右。
2、削面动作
刀杆和刀头不动,向下压刀跟,压下后,顺势向左用力拉动,使刀跟略过刀头,划一个圆弧线,削去一块面叶,面叶落入开水锅内。削完一刀后,把面坨坨从右手掌内向上向外翻,翻完后顺势向上托一下,使面坨坨复原,用左手扶住刀把,右手持刀,从原来位置重复开始削第二刀。削下的面叶约四寸左右长,两头稍细,呈柳叶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