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菜怎么好吃?

贡芸枫贡芸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会菜”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源于明朝一个规矩,百官朝会时不能带家属,所以士大夫们只能在午门外摆一桌家宴,叫“朝会菜”。清乾隆时,官员们可以在午门内吃“家宴”了,但“朝会菜”的名头却保留下来。 那么大会菜的主体是什么呢?是满汉全席。这套宴席始创于康熙年间,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融合汉族饮食文化所创造出来的满汉融合的宴客大菜。 在清末民初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满汉全席的描述。比如《老残游记》中就有:“酒席摆在院中,共是一桌,却是十人坐的。”这桌子菜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个人的量。在民国初年的一本书中更详细地记载了这份大菜的菜单—— 正菜十二品: 烤猪腰、烧鹅、蒸羊尾、酱方、熏鸡、卤猪蹄、葱扒海参、锅烧鲤鱼、清蒸甲鱼、爆炒田鸡、糟鸭、爆三样(猪肝、腰子、肚肺)。 点心一品: 奶油馒头。 粥一品: 小米粥。 水果一品: 水果拼盘。 总计:一十四品。

现在再来看看这些佳肴吧! 看来这满汉全席确实是相当丰盛的了,而且从菜肴看也是南北皆有的,所谓“南甜北咸”在满汉全席中竟然也可以和谐共处。当然这其中也有“纯北方味”的菜肴,比如驴肉火烧、涮羊肉,还有后来引进的西餐牛排等等。 但如果光有这些菜还不能算太出奇,真正让满汉全席名扬天下的,是他的制作程序极其复杂。一套满汉全席至少要十几个人忙活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就拿正菜来说,除了需要刀工熟练的厨师外,还需要有专门负责烘炒原料的,有负责烧柴火炖的,有负责煎炸的,有负责调馅的,有负责熬汤的……工序之繁杂可见一斑。 所以,这么一道需要这么多人员操作的大菜,要想做到“卫生、营养、美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冷启轩冷启轩优质答主

大会菜的制作及口味介绍:该菜是把十多种不同味道的素菜分装在用高粱秆扎成的菜架上蒸熟制成,因其味甘美,席间众人皆尝之,大快朵颐,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大会菜”。制作大合菜时,要选用新鲜的蔬菜,如芹菜、豆角、蒜苔、心里美萝卜、茄子、辣椒、紫盖白菜等,把它们拣洗干净,在沸水锅中煮一下,然后过凉,控净水分,放在案上分切成片或段。将大葱、生姜、蒜末放在一个小盆中,添入适量的烹调油和盐、味精、白糖、酱油、花椒面、芝麻酱、米醋等搅匀即成调味料。再将切好的蔬菜放入盆中,把料浇在上面拌匀放一放,即可盛人碟中上桌食用。此菜特点为,蔬菜鲜嫩,质地脆韧,咸酸香辣,清脆可口,开胃爽神。

吃会菜时,人们席地而坐,欢言笑语,推杯换盏,十分开心。人们大口吃菜,会菜很快便吃光了。吃光了会菜的空篮子,大家仍不舍得放下,放在嘴边鼓里喝,以示会餐时的舒心和高兴。会菜在土家族青年中也很流行。过去,交通不发达,青年男女相隔山岭,互通音讯比较困难。有些小伙子和姑娘想谈朋友,但从未见面。怎么办呢?他们请父母去走亲戚,借“吃会菜”之机,以达到相互认识和了解的目的。如男女青年谈婚论嫁,选好结婚日子,亲友前来道喜,也按民间风俗习惯,用“吃会菜”形式招待上门来贺喜的客人。所以,会菜在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