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茵火锅怎么做好吃?
先放图,证明不是瞎说 就前几天,跟朋友一起去成都玩的,想着来趟成都怎么能不吃个菌火锅呢(其实是因为看火锅吃多了有点罪恶感,想换个吃法)然后在网上找了家看起来还不错的店,说是老店了,于是就去吃了 一共1300块钱,三个人,吃得相当饱! 老板给的锅底是清水锅底,说是有菌子的清香就好了,不要加太多料啊什么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好到底是坏,就照做了 然后就是各种菌子下锅啦~有熟悉的虫草花、茶树菇、香菇,还有不认识的奶浆菌、包菜、胡萝卜、豆芽等等。看着这些食材,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能生活在四川,毕竟这种吃法我在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 煮着煮着,感觉锅里东西少了很多,本来看似满满一锅,但最后剩下不到半锅……
在等菌子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无论你怎么搅动汤锅,都会有一层泡沫浮在上面,而且是大量的泡沫,就像烧碱融水后产生的现象一样。 我们三个大男人面对这诡异的“浮沫”,有些不知所措,毕竟吃火锅也没吃过这样的呀~ 于是我们就问店家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菌子坏的缘故。
店家很干脆的说,这是正常的,叫我们不用担心。 既然店家都这么说了,我们也只好相信了…… 后来,真的没什么味道,除了最初的清新,就是越吃越咸,到最后三个人把那堆已经少了大半的食材吃完后,三个人一致表示,再也不想吃第二遍。真的是非常痛苦的一餐啊!
野生菌火锅是一道以新鲜的野生菌类、鳝鱼、鸭肠等为主要制作材料的四川菜,烹制主要工序有熬制高汤、杀鳝鱼、切鳝片等。
野菌锅是四川、贵州、云南特有的。所谓野菌锅,是以当地特有的鲜菌为主料,配以猪骨、肘子,用土灶炖制成的一种鲜美无比的汤锅。菌子有很多种,味道也各有特色,比如: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无比;竹荪,外脆内嫩,雪白清甜,咬在口里“咔嚓咔嚓”作响,很有意思;红牛肝菌红白红相间,嚼在嘴里又绵又酥;白牛肝菌,则口感细腻有滑,越嚼越香……
做野菌锅,一定要用炭火做底火,这样才能体现野菌锅的原始特色。吃完菌子,还可以烫毛肚、腰片、黄喉、鸭肠、鳝鱼片等荤菜;等荤菜也吃得差不多了,还可以烫蔬菜、粉丝、宽粉等。
原料与制法
主料:新鲜的野生菌类(如鸡土枞、青头菌、奶浆菌、干巴菌和牛肝菌等)500 克、鳝鱼 400 克,肥肠或鸭肠200克,猪肚 150 克,黄豆芽100 克,蒜苗 50 克,粉丝、葱花各少许。
调料:牛油 1000 克,猪油 50 克,糍粑辣椒 250 克,郫县豆瓣 200 克,泡辣椒籽 50 克,冰糖10 克,姜片 30 克,葱结20 克,醪糟汁 50 克,八角 5克,三奈、草果、香叶、小茴香各 3 克,桂皮 2 克,香油、精盐、味精、胡椒粉、料酒、鲜汤各适量。
制法:
(1)将新鲜的野生菌类择洗净,放入烧沸的 200 克水中焯透,捞出。
将鳝鱼宰杀后去骨,洗净剁成4厘米的长条;肥肠洗净切成5厘米的长节;鸭肠洗净切成3厘米的长节;猪肚洗净切成5厘米宽的块;黄豆芽择洗净;蒜苗洗净去老叶切成4厘米的长节;粉丝用开水泡发;葱切葱花。
(2)牛肉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500克、猪骨1000克、猪肘子1个放入锅中用加有料酒、老姜、大葱段的水烧开后汆水洗净。
(3)牛油、猪油放入锅中烧至五成热时,放入糍粑辣椒、郫县豆瓣、泡辣椒籽慢慢炒散炒干,加姜片、葱结、冰糖、醪糟汁继续炒至香味溢出,酥香起锅,即成火锅底料。
(4)净锅上火,放入火锅底料、八角、三奈、草果、香叶、小茴香、桂皮包成的调料包炒几下,加牛骨、猪肘子熬成汤,加胡椒粉、味精、精盐调好口味。上桌点火,将原料挟入底汤中烫涮后蘸水食用。
风味特点
野生茵火锅,各种菌子在汤里煮熟后,仍保持原有的清甜,又吸收了肉类的鲜香,味道十分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