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肉好吃还是龙虾尾好吃?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对海鲜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这的海鲜,主要是海捕大虾和鱿鱼、黄花鱼等。说到贝类,主要吃蛤蜊(一般用盐水煮着吃)。至于你说的扇贝和龙虾,还真是不好说哪个更好吃。因为对我来说,这两个都是新鲜好吃又便宜的海鲜,都可以经常吃到 ……
不过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更喜欢吃虾一些,毕竟虾比贝类个头大,味道也更有层次。而且现在正是小龙虾旺季,我们这有卖新鲜小龙虾的,30块钱一斤。如果是自己做卤水火锅,那就是20块钱一斤。买回来煮熟了之后,沾着小料吃,那真是香啊!我一个人就能吃两三盆。
如果单独比较扇贝和龙虾,应该是扇贝胜出。扇贝的味道更鲜,而且吃起来一点也不腻。我记得小时候,奶奶做海鲜馅饺子,是用扇贝、海虾和紫菜做馅的(也有虾仁)。那个鲜啊,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其实,在北方大部分地方,像虾和扇贝这样的海味,还是非常常见的。在我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学校门前小馆子做的油焖大虾,价格一般在49块钱一盘,量很大,够三个人吃了。而那时候的学生餐标,也就是15块钱左右。现在物价涨了,但虾的价格没涨多少,依旧是非常便宜,大概40块钱左右能炒一盘。
至于扇贝,我之前在海鲜市场买过,价格是8块钱一个,蒸熟了之后,全家一顿早餐能吃两个。后来在外面吃饭,点过扇贝炒米,好像是16块钱一份。我觉得这性价比,要比海鲜自助高多了。
吃海鲜,对吃货而言,最爽莫过于能大朵快颐地尽情享受了。可是,吃海鲜,最怕遇到食物中毒,轻者怕上吐下泻,重者或危及生命。那么,我们在吃活海鲜时,该吃哪些、哪些是不能吃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黄汉辉教授。
黄汉辉教授介绍,人们吃鲜活海鲜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所吃的海鲜本身就有这种细菌及其毒素。
黄汉辉说,副溶血性弧菌(简称副溶弧菌)是种嗜盐性弧菌,存在于近海海水、海产品和一些咸肉制品中,在含盐份3%的条件下最宜生长、繁殖。海产品中以鱼、虾、乌贼、蟹、海蜇等带甲壳的海产品带菌较多。此外,该菌产生的毒素对热不稳定,100℃、5分钟被破坏,60℃、30分钟大部分被破坏。
据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5~10月份为高峰,在沿海地区尤为突出。“该种细菌不致死,一般经1-3天可自愈。”
吃海鲜,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活海鲜能吃吗?黄汉辉称,传统观念认为,海鲜应该越新鲜越好,刚打捞上来的海鲜就地煮就地吃。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些海鲜体内还存活着一些细菌等微生物,煮熟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所以吃后有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尽量避免立即烹饪食用。
那么海鲜应怎样才更保险些呢?黄汉辉建议,最好放在清洁的水里养上一段时间,让其将体内的泥沙及一些有毒物质排泄掉;或放冰箱的冷藏室存放一段时间再煮熟吃会更安全。
海鲜有内脏、壳和头,是不是一定要去掉才能吃?黄汉辉认为,一些海产鱼、虾之类带甲壳的海产品内脏带菌较多,最好去除内脏后,将虾壳冲干净再煮熟吃。“通常,虾头带有毒物质比较多,最好也不吃。”
“龙虾尾和扇贝肉可放心吃。”黄汉辉解释,龙虾尾肌肉部分细菌不多,一般污染也较少,煮熟即可吃。新鲜贝壳类食品,一般被副溶血性弧菌(简称副溶弧菌)污染的机会比较少。因为该菌在没有被破坏的贝壳类食品中一般不易生长、繁殖。
黄汉辉指出,有些海鲜一定要去腮后再煮熟吃。比如甲鱼和黄鳝,一定要把腮去掉。黄鳝本身的粘液就较多,吃时要去内脏及鳝血,烹调时加点黄酒、蒜蓉、生姜后再彻底加热。
他特别指出,像生蚝之类,往往容易被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所以生吃是危险的,一定要煮熟了吃,且不能在水中养,因为这过程易污染副溶血性弧菌。
吃海鲜哪些人要特别注意?
黄汉辉称,有过敏体质的人和肝炎患者,不适宜吃海鲜。另外,有痛风的人,也不能吃海鲜,尤其是带子壳的海鲜。因为这些海鲜含有高嘌呤,嘌呤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尿酸,而痛风的患者体内尿酸本来就高,如果再吃海鲜、动物内脏后,产生更多的尿酸代谢不了,从而加重病情。
吃海鲜时,要注意什么?
黄汉辉称,如果烹煮海鲜时间短暂或加热不透未煮熟透,就有可能致病菌未能全部杀灭而引起食物中毒。所以,一定要煮熟。
吃海鲜时,最好喝点带气的啤酒或碳酸饮料,有杀菌作用。“有人吃海鲜时喜欢喝点干红葡萄酒。其实是不行的,葡萄酒不但不能杀菌,还为细菌补充营养物质,更易滋生细菌。”
吃海鲜后,最好不要服用治疗关节炎的药,因为有可能引起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有人吃海鲜后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现象时,可用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它定),严重者用激素药泼尼松。如果患者腹痛、呕吐、腹泻严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