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清蒸好吃吗?
红螺,又称大红螺、红蛤。生活在海洋中,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海螂目,红蛤科,红蛤属。 世界上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浅海沙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山东沿岸为最多。常见种类如中国海带、太平洋褐藻、大连湾鳃盖蛤等。 多半栖息在淡水和近海水下的岩石或沙砾之中,以滤食水中微生物为生,喜欢群居。 其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铁、钙、锌等矿物质元素。
1.提高免疫力 老少皆宜食用,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营养心肌,降低血液胆固醇,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增强抗病能力。
2.明目养肝 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维生素A的含量很高,具有维护上皮细胞的健康,消除眼部的疲劳,保护视力,缓解眼睛干涩的症状。
3.延缓衰老 因为红螺中含有大量锌元素,而锌是人体内许多酶的合成抑制剂,它能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起到一定的抗衰作用;另外,还有抗氧化作用,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延缓衰老。
【食用禁忌】 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食。
红螺肉质软滑,味道鲜美异常,其体内的血液呈白色,和一般贝类颜色不同,是蒸食的上佳食材。清蒸是最大限度保持食材原味的方法,清蒸红螺更是鲜嫩爽滑、营养美味。
红螺蒸熟后取出,剥去螺壳,蘸调料食用。除了清蒸,红螺还可以用来做鲜美的汤羹,红螺肉的血液和螺肉同炒,红白相间极为好看,味道更鲜。
红螺的生活史奇特而有趣。刚从受精卵中孵化出的幼虫(甲幼虫)生活于海水中,成群结队地漂游,像一片片雪花在水中舞动。这时,幼虫没有贝壳,只有足丝把自己和姐妹身体连在一起,以便减少被掠食者的吞吃。幼虫生长10-20天后,发育成具有锥形贝壳的钩介幼虫。钩介幼虫从足丝上解脱下来,纷纷沉降到河口沙泥中,依赖足丝寻找合适的钉螺(无害螺类),用锯齿状的前端钻到寄主钉螺体内。在寄主螺的组织间隙中生活1-2个月后,幼虫在钉螺体内已经完全发育成熟,肉眼可见。幼虫离开钉螺进入淡水生活一段时间,逐渐发育成小红螺。从受精卵到幼螺(小红螺)需要3-6个月的发育时间,而在钉螺体内发育就需要2个月左右,可见红螺的发育对钉螺的依赖性有多大。钉螺对红螺有着重要意义,没有钉螺也就没有红螺。
从寄生的幼虫到生活自如的成螺,它们开始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独立生活。在淡水河湾、湖泊和近海咸淡水域的淤泥表层,丰富的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小型甲壳类成为它们的美食,它们靠双瓣贝壳前端的水管吸入这些食物,过着与世无争的滤食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