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草的功效?
鸭跖草为多年生草本,但栽培中作为一年生草本处理。根茎横生,肉质,淡黄色。茎纤细,近方形,常带紫色,下垂或斜升,长30-60厘米,节上生有分枝。叶薄纸质,常有暗紫斑,顶端渐尖或近急尖,基部呈楔形下延,全缘,无毛或近无毛;叶柄短或近无。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常单一;苞片2枚,小,卵状披针形,膜质;花梗纤细,细长,甚纤弱,常带紫色;花萼裂片绿色,卵状披针形,膜质;花瓣白色带紫,有深紫色中肋;雄蕊6枚,花丝分离,内轮者较短,花药箭头状。蒴果3棱,纸质,倒卵状三棱形;种子小,肾形,黑色。花期5-10月,果期7-10月。
生于水稻田中,常形成近于同域群落的伴生小杂草,也生长于潮湿的荒地和池塘边。为稻田中常见的杂草,通常为恶性杂草,常随水稻种子混播或由沟渠边、河岸、山地自行繁殖后传播而进入稻田。
产中国几乎各省区。亚洲其他各地也有分布。
鸭跖草根茎入中药,功能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清心火,解毒消肿,用于小儿疮疖、赤痢、小儿疳积发热、妇女赤白带、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