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茵陈还有药用作用吗?

战培峰战培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草纲目》记载:“春初生苗,嫩时可以为蔬,作茶饮极佳。味苦而带辛甘,甚芳香,能发散,与橘红同功。长则中空,故能利小便。实则理下焦。”“其功长于开宣肝郁,祛寒湿。”中医认为,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肝、胆、脾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胆胀胆结石、肝炎等,煎汤服用,或制成茵陈蒿颗粒、茵栀黄颗粒服用。

传统中医认为,因不同时间采摘的茵陈功效各异,所以药用价值也不同。《本草拾遗》记载:“二月、八月采茵陈,破宿血,目黄,酒煮服之,亦作煎、生、浸酒、杂羹,并佳。三月、四月为蒿。”

《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其功长于开宣肝郁,祛寒湿。二月、八月两种采者入药,余月采之则不能去湿,反能燥湿起疸矣。”这表明,夏、秋、冬的茵陈没有治疗黄疸的功效,反有燥湿而起黄疸之弊。所以才有“二月茵陈三月蒿,三月过后当柴烧”的说法。而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黄酮类、香豆素类在3月含量确实较高,夏季降低。所以,若从疗效上来说,2月的茵陈优于其他月份。

但冬春采收的茵陈中,仍含有茵陈黄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侧柏香豆精、茵陈蒿苷等,只是含量有所降低,也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且冬春季节是肝炎的高发季节,因此,为了便于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证临床供应,夏、秋、冬的茵陈也可采收药用。《中国药典》规定其药材基原为唇形科植物滨蒿和茵陈蒿的干燥茎叶或带有光泽的花蕾嫩枝和叶。因此,2月的茵陈还可以使用,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