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发酵火腿好吃?
明确一个事实——中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发酵火腿”。 传统香肠的腌制方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烟熏,一种是酱卤(也有直接日晒的,不过比较少见)。而这两种方法最终的成品都没有了乳酸菌的作用空间,因此都不可能形成类似法国酸泡菜、德国熏醋肠这样的产品;
其次,中国目前对肉制品的生产管理比较混乱,标准差异极大,很多所谓“发酵火腿”实际上只是加了乳酸菌的灌肠而已,跟西班牙或日本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 要想吃到有品质保障的“发酵火腿”,建议到西班牙去。
不过,要区分西班牙不同地区的火腿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在巴斯克地区(Bask Country),人们喜欢吃用猪后腿做的伊比利亚火腿(Ibérian ham),这种腿部的肉因为活动量较大所以肉质较紧,加上猪种的关系(伊比利亚野猪属于欧洲家猪与野猪的杂交品种,肉质比较粗糙且自带野味),入口会有一定的韧性,不太容易嚼烂。而在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人们更喜欢吃用猪肚子做的火腿,这种肉由于经常运动因此肌肉纤维不会很粗,加上油脂含量较高所以吃起来会比较香。
最后说一下价格,由于进口火腿是需要缴纳税费的,因此进口火腿的价格和国内肉价基本持平。比如200g装的伊比利亚火腿,售价大约在150元上下。 如果不想花钱又想尝尝鲜,可以试一下北京食品厂的发酵豆干(不是腐乳),味道有点像臭豆腐,不过口感要更好一些。
制作好的发酵火腿,外表应有少许霉点(白色或黄色),肉色深红,富有光泽,肌肉结实,富有弹性,肥膘呈黄色,断面整齐,不脱肥,无裂缝,有发酵火腿固有的芳香味。将切开的发酵火腿(非瘦肉部分)置于口中咀嚼,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略有酸味(不可过酸),粘牙度适中,若肥肉部分咀嚼后有粉渣感则品质下降。
发酵火腿的腌制过程
1、原料选择:应选择健康,饲养良好,宰前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饥饿,饲喂等应激,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屠宰的新鲜猪腿作为发酵火腿的制作原料。用于加工发酵火腿的猪前腿重量在30一40千克,后腿重量在50一60千克为宜。
2、原料整修:整修的目的在于除去原料上的污染物,修整原料的外形,使外形达到一致。修整后的原料腿应呈长方体,切不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腿。
一般要切除的部位有:(1)小腿骨切断处;(2)后腿后面大块的结缔组织(金钱);(3)残存的耳根;(4)多余的皮及皮肤上的附着物;(5)残存的尾根;(6)多余的脂肪。
皮肉较疏松的部位可进行穿刺使皮肉紧密结合。整修后的腿用清水冲净血污,在每厘米2方的面积上用食盐1。6一2。4克均匀的搓擦腿坯表面,使盐适当向肉皮渗透,然后放在桶,缸内或清洁的水泥地上,腿皮朝上静置24小时,腿肉中渗出的血水应及时倒掉。
3、腌制:腌制是保证发酵火腿成熟度的重要因素,腌制分为干腌和湿腌两种方法。实际生产中多用干腌法。将整修好的腿坯放在缸内用盐腌制。一般分两次加盐,第一次加80%,待腌制一段时间后加另外的20%。加盐时要注意肉厚,肉质松软处适当多加,肉薄,肉质坚实处适当少加,腿心,刀伤,断骨处也要适当加盐,肉面和皮面都要均匀的加盐。经干腌的腿坯放在缸内或池内进行前期发酵,前期发酵温度控制在37一42度,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发酵期在1周左右。发酵完后进行湿腌,用20%左右的食盐水将腿坯腌制20一25天。前期发酵和湿腌一般在腌制室内进行,室温在20一30度,腌制室内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4、晾晒与修割整形:将腌制好的腿坯从腌制缸中捞出,挂在通风处晾晒7一10天,每隔2一3天翻动一次。晒至表面有皱褶和轻微收缩,肉质结实,皮下脂肪呈半透明时即为合格。修割整形的目的在于除去干缩变质的皮等非肉类组织,使火腿外形良好,提高商品质量。修割整形时,先用竹针在腿坯表层挑或用刀斩切,当皮层和肉层分离时,从肩胛骨和小腿骨的连接处将肉切开,并顺着皮层将所有肌肉切掉。修割后的腿还应进行修割整形,用刀将腿心处不整齐的肉切净。
5、后发酵:一般在70厘米2方,高2米的柜内或缸内进行。柜,缸内应清洁干燥,不能有积水和杂物。将整形后的腿部朝上一层一层的放入柜内或缸内进行后发酵,柜或缸口用草席等物封盖,以保持柜和缸内的温度,湿度。后发酵温度在15一25度之间,在18一20度下发酵质量最好,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在20%饱和盐水的温度为21。3度时,湿度为76.2%。100一150千克的腿坯发酵要2.5一3个月。发酵进程中每隔10一15天将柜或缸内腿坯上下翻动一次,并将柜或缸口的草席等封盖物掀起1.5一2小时。后发酵结束后,将腿堆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