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粽子才好吃?

娄予晨娄予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吃粽子从来都不在端午当天。我家在东北,粽子的品种比较少,白粽、豆沙粽、蛋黄粽,再就是碱水粽(蘸白糖吃),偶尔有卖腊肉粽的。不过即使不在节日里,这些粽子也总是能买到的,只是种类少了些而已。所以一直以来,对我来说,好吃的粽子是没有标准的。

后来到了南方读大学,才发现原来粽子有很多种口味,咸甜党争了多年,南方人吃粽子多是沾着酱油、醋、辣酱等酱料吃的,甚至还有人蘸着腐乳吃! 还有用粽叶包成锥形的肉粽、蛋黄粽,还有用苇子叶包的广东咸水粽。当然最惊艳我的还是嘉兴鲜肉粽和蛋黄粽,真是好吃到爆啊! 但是我最喜欢吃的,却是云南的竹筒饭。

高中的时候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里面这样描写焦仲卿的母亲:“青园柏树中,两家邻村住。”让我觉得古代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居然把翠绿的竹子比作了庭院中苍翠的树木。

后来我来到云南上大学,才知道这里的竹子是真的多,而且还有很多用竹筒做成的美食。竹筒饭是普遍存在的,用新鲜的竹子砍下后,剖开,放进大米和水,蒸煮而成。 吃起来有种特殊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每次返校,妈妈总会给我带一筒。虽然看起来有点像糯米饭,但口感要更硬一些。

韩利华韩利华优质答主

粽子之所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除了承载了我们的家国情怀之外,独特的风味也是其成为“舌尖上的至味”重要原因之一。粽子好不好吃,主要看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馅料。粽子大致可以分成有肉和无肉两种。无肉的粽子一般有小枣粽、豆沙粽、八宝粽等;有肉粽以我国南方为主,有蛋黄粽、猪肉粽、鸡肉粽、腊肉粽、火腿粽等。粽子无论是有肉还是无肉,馅料一定要新鲜,而且要讲究一些烹饪食材的处理技巧,比如,肉馅要用上好的五花肉,五花三层的上好部位,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制作之前,一定要过油炸一下,把五花肉的香味逼出来,把水分、杂质炸掉,然后再用秘制酱料腌渍。腌渍时间长短不同,不同的酱料和腌渍工艺制作出来的粽子,其风味也不尽相同。所以,市场上有很多声称是某某老字号口味的粽子,其实用料、工艺都差不多,但口味却和真品仍有较大的差别。腌渍好的五花肉裹上浸制好的糯米,再加上“苏叶、南烛叶、枫叶……”等叶子包裹,这粽子一定好吃。其他的馅料,也都有独特而讲究的处理工艺。

其次是个头不要太小。粽子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你想要吃个很精致很小个的粽子,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吃到。你要是能遇到一款小巧精致的,应该好好珍惜。因为粽子有“个头”才好吃。俗话说“菜要不咸、懒人放盐”,这是说烹饪时菜少了不好调味。所以,菜的咸甜味道和量有很大的关系,量少,调味料和米的接触面小,粽子味道就不易入味。而且个头太小,口味容易淡,特别是肉粽,因为肉在腌渍时,味道虽然进入的很深,但烹饪时,有些味道会散失掉,包在粽子后,糯米和肉的味道要再互相渗透,如果糯米少了,则味道会显寡淡,所以,好吃的肉粽个头基本都不会小。如果商家想做一款小巧的粽子,制作工艺一定要更加精细。所以在粽子的世界里,个头大不是缺点,反而是味道丰富的优点。

最后是糯米要香糯粘滑。不同产地的糯米,本身滋味有一定的差异,一定要选择好品质的糯米。还要经过浸制,有些要和“枧水”(呈弱碱性)。碱性物质容易使蛋白质变性,糯米本来是略带粘性的,经过碱性物质的浸制,粘性会更有提升,而且在烹饪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变性会变得更加粘滑软弹。特别要强调的是,好糯米本身带有粘性,又经过浸制、加工,所以,好粽子不需要用到任何增稠剂和胶体物质,就能达到粘滑的口感,而且完全不发黏牙。所以,你咬了一口的粽子,发现发黏牙,黏的下一口粽子塞不进嘴,则说明这款粽子添加了淀粉、增稠剂等物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