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肉几成干好吃?
我小时候,家乡有句“谚语”叫做“六月六,晒得死老鼠”(当然现在肯定不能用了) 形容天气湿热程度之深。但是,再热,也有个限度。7月16日,我所在的地方,气温高达40度,可是下午四点左右,太阳突然被云层遮掩,气温骤降,到了晚上,已经凉爽多了。只要不直接暴晒(阳光直射),气温高些没关系的——因为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啊,风干就快了。 所以,“风吹肉”最好是在晴热天气里制作。
如何掌握“风吹肉的火候”呢? 这其实是个经验问题——说透了,其实就是“控温、控湿、控时”三要素。
首先是“温度”,一定要确保在“高温环境下”——细菌是“喜温”的;而且一旦温度降低,细菌会迅速繁殖。所以高温下杀死细菌,低温下阻止细菌繁殖,这是关键。
其次是“湿度”,必须确保环境干燥,这样才能达到风干的目地,如果是潮湿的环境,只会发霉。所以,在制作“风吹肉”过程中,千万不要喷淋自来水!如果确实需要加湿,用白酒代替。
再次是“时间”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午温度最高,光照最强,也是空气干燥的时候,这个时候拿出来晾晒,效果是最好的。时间上也最容易把握。 不过,最好的还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定——毕竟各地气候不一样哈。
酱肉不宜反复解冻与冷冻。酱肉在-18℃以下的环境中冻藏,保质期为12个月,但前提条件是保持包装完好,且不反复解冻与冷冻,否则酱肉的保质期会大大缩短。
最好买真空包装酱肉。散装酱肉最好现做现吃,如果购买量大无法一次吃完,应选择真空包装的酱肉。因为封存后,酱肉不会与空气接触,不容易发生细菌繁殖。散装酱肉必须悬挂在低温(8℃以下)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在1至2天内吃完。
生熟酱肉分层装。酱肉宜放在冰箱冷冻室或冷藏室的最上层,生酱肉和熟酱肉要分层放置,避免交叉污染,冷藏酱肉吃之前一定要回锅加热。酱肉取出后,如果还有冰碴,可在室内放置片刻或用冷毛巾敷在酱肉上加速冰碴融化;取出的酱肉不可再放回冰箱,否则酱肉口感发黏,容易变质。
酱肉吃之前要晾一会儿。刚从冰箱取出的酱肉不宜立即食用,最好放在10℃左右的环境(室温),静置30分钟左右再吃。冬天室温较低,可以自然放置;如果是夏天,最好放在温度较低的保鲜盒内(注意酱肉不可解冻后再放回冰箱)。如果冰箱结霜比较严重,酱肉取出后可适当加长时间静置,否则未融化彻底而切酱肉,容易破坏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