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是什么功效?
喜树属落叶乔木,树高一般为15-20米。干型端直,树皮粗糙,浅灰色,不易开裂。小枝扁,近圆柱形,平展;叶互生,在短枝上丛出,卵形、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有小突尖,基部圆或阔楔形,稍偏斜,边缘有粗大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无毛,仅下面中脉两侧具小细毛,叶柄近长椭圆形,无毛。叶长4-18厘米,宽2-6厘米。
喜树的果实扁球形;花药11-12个,淡褐色,线形,背部有微纵隆线;种子淡褐色,三棱形或圆锥状三角形的,长5-6毫米。花期4月,果熟期11月。
喜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及西南诸地区,生长于山地林中或栽培于庭园路旁。
喜树是中国特有树种,过去多生长与亚热带丘陵、山坡及溪边湿润土壤等处。现已引种到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中国湖北宜昌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喜树,树龄500多年,被命名为“国家一级古树”。
喜树生长较慢,喜温和湿润环境,能抗风、耐烟尘。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弱碱性的砂质壤土、黏质壤土及石灰性和盐碱地上都能正常生长,土壤最稠度以握能成团、松亦可散开为宜。土壤含盐量在0.2%时生长仍较正常,0.3%时生长受抑制。能耐受短期水淹。抗旱性较强,具有深根系。对虫害有一定抗性,但对叶部病害较敏感。种子千粒重2.3-2.6g。25℃条件下,发芽率70-80%。发芽率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在20℃以下,发芽势较弱,温度超过20℃,发芽较快,温度高时,种胚易徒长,基部分化生长旺盛,使幼苗生长不整齐,甚至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