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手工面怎么做好吃?

左罗观左罗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陕西地区小麦是这里的特产,在这里基本上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己储存一些麦子,把刚丰收下来的麦子储存起来,等到发芽后做成绿色面条十分好吃,麦子发芽后的7天左右,绿色最好看的时候就把它轧成面,这个面条吃起来的味道比绿色挂面的味道要新鲜得多。面扎好后,放在炕上冻一夜,第二天早晨用刀切成条条,下在锅里很好煮,煮熟了一碗水只多开一滚就熟了,盛出后浇上辣子油,就着家里自己腌的疙瘩咸菜,可香了。

麦穗收割之后,需要经历脱粒、晾晒等流程,最后把麦子送到面粉厂直接扎成面条食用,这是陕州地区人们的吃面习俗。当然,如果家里人口少或者外出打工人员多,扎的面条可能吃不完,这时候就会选择把部分麦子扎成挂面卖,剩下的扎成手工面平时自己吃。在农村,人们平时一般都干农活、外出打工等事,没有时间扎面,所以就会家家凑个份子请扎面师傅给自己扎面。有时候一家扎个三四天。有时候,两家扎个六七天,扎面的人家把扎面师傅的吃喝安排好,然后就给师傅结账,或者给个手工费、或者按斤称称扎好的面条给钱、或者给一袋烟钱、一盒火,有的时候给几斤面都成。因为,扎面师傅都是同村、邻村的乡亲,是来帮忙的。

制作手工面主要的工具就是床(陕州人叫“炕”)、饸饹机、面床、面板、菜刀、擀杖等。

把轧好的面放在盆里加上水揉合均匀,然后做成“饦饦馍馍”模样的面饼,上面撒上点干面粉,放在用席子制作成的“炕笼”上边,炕笼下面上边都用席子把口封好。用麦糠把炕烧热,把炕笼放在热炕上给面发汗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给面软化,方便饸饹机压制。

饸饹机分为“饸饹板”和“机把”两个部件,饸饹板上有很多小孔,把饸饹板放在开水锅上,把软化好的面饼放在饸饹板上,然后用机把在饸饹板上“吃”住,用机把往下按压,这样饸饹板上的小孔就会把面条压进开水锅里,面条煮熟后,有人在锅边用长筷子捞面、有人把捞出的面条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凉水里冷却,过凉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面条互相粘连。

面条过凉水后捞出放在竹帘上控水,然后放在面床的竹席上拉面,拉面的方法是用擀杖把面条压均匀后,一个人在面床的这一端用擀杖滚压着面条抬面条,另外一个人在面床的另一端用擀杖配合抬起面条。拉出来的面条用“面铲子”铲到“面罩”上,面罩有竹编的和席子做的两种,为了防止面条粘床,拉面后用面铲子在面床的竹席上撒上一层面粉。

手工挂面做好后,晾在院子或场里的“面条场”里。面条场一般有两种制作方式,有的是用四根木头固定在角上,上边用两根粗绳子交叉缠绕制作成“大字”;还有的是用木棍搭成井字形,在木棍上挂上铁丝,用铁丝制作成“井”字或“田”字形。

晾在面罩上的面条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很快就会干了。如果做面条时风很大,面容易干,就要赶紧收起,收的过程分为“收面”、过“细面条场”,最后收进面瓮。

收面时,把面罩上干好的面条轻轻从面罩上取起,然后放在“面条场”上晾细,因为面罩一般比较宽,面条比较集中和纠缠,所以晾在“面条场”上后比较平和开,干得更为干透。手工面做好后一般都是放在面瓮里,陕州人叫“瓮子面”或“缸子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