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子谷的作用是什么?
在战国时代,战争频发使得人的生存意识变得相当脆弱。人们开始追求如何延长生命,于是在京都等地,人们为了积善行德并祈求长生,就收集一千颗粟子或大豆,在每颗谷子上写着自己的愿望和名字后,放入五重塔之窟中供奉。而“千”在日文中谐音“长”,谷子又具有生命力强、易于储存的特点,便被赋予了“千年谷子”或“长生谷子”的吉祥寓意,因此日本人形象地称这类五重塔为“千子谷”。
日本的寺院中还有一种“绘马”,即绘有图案的木牌,人们在木牌上写上自己所许的愿或者祈祷语,挂在寺庙中。随着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变化,“绘马”的图案、尺寸和制作材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有的寺院的“绘马”是用玻璃架装着的,在玻璃板上还写着“不落发不乱骂”的寺训,既美观又耐用。有的变成小型的,人们随身携带以示吉利。这些宗教民俗既反映了日本人崇尚绿色的审美意识,也反映了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的特点。
在日本许多寺院中,经常还会看到石灯笼,这源自中国石刻文化的影响,寺院中用以供佛。后来,石灯笼进入普通家庭,用来点灯照明或装饰庭院,也有的放置在墓前以表怀念之情。如今,石灯笼已形成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石刻文化,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有的置于水池中,有的靠墙而立,是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宗教民俗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已形成多教并存的格局,多种宗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糅合,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其世俗化的倾向也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