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好吃什么食补?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步出现的虚弱病症,可出现于西医的贫血、胃肠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各种疾病中,症状常见面色萎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动则汗出、心悸失眠、食欲不佳等,需要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的同时,配合补益气血的药物和食物进行调理。 饮食上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滋补肝肾,补养气血。组成:当归30g,黄芪50g,党参30g,炒白术15g,炙甘草15g,生姜50g,红枣7枚,羊肉500g。用法:将以上药物放入砂锅之中,加入清水适量,煎煮取汁饮用;或将以上药物与羊肉放入锅中,加清水炖熟食用。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此外还可选用八珍汤、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中成药或者方剂服用,也可食用乌鸡、鳖甲、鸽子、猪瘦肉、牛肉、山药、核桃仁、银耳、灵芝、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大枣、扁豆、薏米、红糖等食物。
在积极使用饮食调理的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膳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由于气血足否涉及到人体的多个部位,所以气虚和血虚也是有各自的表现的。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劳累过度,忧思太过,年老体弱,久病伤身等原因,均可引起气虚。气虚则推动血行乏力,致血脉空虚。血虚既是气血亏虚的起始,也是气血两亏的结局。血虚又多由于失血过多,或心脾两虚、肝肾亏损,导致后天失图,或饮食失调。
血虚则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日久,累及脏腑,而为劳伤诸证的病因,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治疗上也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讲,中医治疗气血两亏,以调益气血为主。可辩证施治,采用补益气血药,使气血旺盛,脏腑得养,阴阳保持相对平衡,则病可向愈。
气血弱了,补肝为主,调理脾胃、调畅大气为辅,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加减治疗。只有在医师的辩证施治下,采用有效合适的疗法,才是较快最好的恢复的办法。所以食疗宜与有效的医学治疗并举,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