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有几种作用?
芦苇又叫芦草、苇草、苇子、芦苇、翠竹、青竹、丹苇、丝芦、水芦、黑苇、紫苇、红苇等。芦是指生长在水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叶形多种多样,一般摘其茸毛,有白芦、红芦、紫芦等种类。我国历史上使用芦苇较多,诸如建筑、生活、战争、医疗、礼仪等方面。就其量而言,可谓不胜枚举。
在近代现代芦苇虽有退却,但重要性依然存在。就药用价值而言,它可治病,可用作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编织生产。
一、芦苇在医药上的应用场景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退湿热,治痰喘,止咳,清心。
【主治】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咯血,排尿不利,尿路感染,白带,喉痹,痈疮。
【验方】
治风寒咳嗽:芦苇茎15克,荆芥5克,杏仁10克,白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痰嗽:芦苇15克,半夏5克,生侧柏叶10克,桔子核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肺燥咳嗽:芦苇15克,杏仁10克,沙参10克,川贝5克,橘皮10克,福泽潞5克,煲水服,每日1剂。
治虚喘:芦苇60克,猪心肺50克,炖服。每日1剂,分2一3次服完。
二、芦苇的生态用途
芦苇在生长季未期,在离地面1米高处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芦叶,收割阴干,作为药用芦草。一般生用或炒炭用,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对伏暑发热头痛、咽炎、气管炎、肺脓疡、肺结核、支气管炎咳嗽者,均有一定的疗效。芦苇还能治疗大小便灼痛,小便出血,咽喉、口腔、胸腹胀闷疼痛。芦茎、芦根用以清热、利湿、消肿。治疗肺热咳嗽、水肿、淋病、妊娠呕吐、大便下血。用于小便不利、淋漓阻渴、痈肿疮毒。
《本草纲目》谓:芦根“治疗肿毒、疟疾、痢疾、活血、解暑、止衄、消痰、凉血。芦芽:清热、利尿、暖胃、宽中、益气、化湿、凉血。”